0人評分過此書

道德情操论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3/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1806749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以及他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亚当·斯密把人本性中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 封面
  •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 内容提要
  • 亚当·斯密小传
  •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 第一篇 论合宜感
      • 第一章 论同情
      •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快乐
      • 第三章 从看他人的情感和我们的情感是否一致,来判断这些情感是否得当
      • 第四章 续前章
      • 第五章 论可亲又可敬的美德
    • 第二篇 论不同情感的合宜程度
      • 第一章 论源于肉体需求的各种情感
      • 第二章 论源于某种特殊倾向或思维习惯的情感
      •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情感
      • 第四章 论友好的情感
      • 第五章 论自私的情感
    •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判断人们行为合宜性的影响;以及何以有时容易被认同,有时则不易
      • 第一章 我们对悲伤的同情比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但仍然无法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相提并论
      •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贫富差距
      • 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蔑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之倾向而导致的道德情操之败坏
  • 第二卷 论功与过,或论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 第一篇 论功过意识
      • 第一章 凡是值得感激的,就值得报答;凡是招人怨恨的,就该受责罚
      • 第二章 论适宜的感激对象和适宜的怨恨对象
      • 第三章 对施恩者的行为不予认可,则不会理解受惠者的感激之情;相反,对作恶者的动机不予谴责,则体会不到受害者的怨恨之情
      • 第四章 对前几章节的简要重述
      • 第五章 对功过意识的分析
    •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 第一章 正义和仁慈的比较
      • 第二章 论正义感、悔恨感,以及功德意识
      • 第三章 论品性如此构成的效用
    •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过,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 第一章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 第二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 第三章 论人类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 第三卷 论评判我们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 第一章 论自我认同与不认同的原则
    • 第二章 论对赞美的喜爱以及何为值得赞美;论对责备的畏惧以及何为应受责备
    •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 第四章 论自欺欺人的天性,以及一般的道德规范的起源和运用
    • 第五章 道德的行为准则等同于上帝的法则
    • 第六章 何种情况下责任感应是我们唯一的行为原则,何种情况下它应与其他动机共同发挥作用
  • 第四卷 论效用对认同情感的影响
    • 第一章 论效用对美的影响
    • 第二章 论效用对人的品质和行为的影响
  • 第五卷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规范认可与否的影响
    •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审美观的影响
    •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 第一篇 论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 第二篇 论可能对他人的幸福产生影响的个人品质
      • 第一章 论天性使个人成为我们关注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 第二章 论天性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关注对象的顺序
      • 第三章 论普济万物的仁爱之心
    • 第三篇 论自我克制
    • 结论
  •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 第一篇 论道德情操理论中应当研究的问题
    • 第二篇 论对美德本质的不同阐述
      • 第一章 论将美德置于合宜性中的哲学体系
      •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中的哲学体系
      •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于仁爱中
      •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
    •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原则的各种体系
      • 第一章 论从自爱中推断出赞同原则的学说体系
      • 第二章 论认为理性是赞同原则的根源之学说体系
      • 第三章 论认为道德情操是赞同原则的根源之学说体系
    • 第四篇 论不同作者诠释实用道德准则的方式
  • 注释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