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冷戰、島鏈與亞洲:台灣的觀點與反思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5/04/15
閱讀格式
:
EPUB
ISBN
:
9786267457276
在美蘇中等強權對峙的最新國際局勢下
全球權力競逐是否邁入「新冷戰」的格局?
回顧分析過往冷戰的源起與策略
受強權擺弄的亞洲中小型國家,能否從中創造新局?
過往解析冷戰多以美歐為中心視角,認為美蘇強權才是冷戰主角和塑造兩極體系的決定方,其他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中小型國家,不過是受強權擺弄的大國棋子,不可能左右冷戰大局。
然而回顧東亞中小型國家在冷戰初期的表現,可以發現受歷史糾結影響的中小型國家,仍可在領導人的堅定意志下,利用強權領導人對於威望、國際地位,以及國家安全的關切,創造新局,影響強權間的戰略互動走向。冷戰時期,東亞地區在美國的擘劃中,以海洋之隔與島鏈方式跟大陸國家進行對抗,台灣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樞戰略位置。但隨著冷戰結束,島鏈論述漸漸消沉。然而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轉變和大國競爭加劇,此一理論逐漸復甦,再度成為諸多國際時局分析的焦點。
21世紀的國際關係,隨著最受矚目的美中競爭,「新冷戰」議題不僅成為熱門主題,兩大強權在「島鏈」的拉鋸對抗,也成為此地區國家必須面對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現實。特別是東亞區域已成為全球經濟、商貿與金融互動的核心區塊,強權國家能否塑造一個以其為核心的政經共同體?區域中小型國家又該如何因應變化、尋找出路?
名人推薦
林碧炤(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專文導讀
全球權力競逐是否邁入「新冷戰」的格局?
回顧分析過往冷戰的源起與策略
受強權擺弄的亞洲中小型國家,能否從中創造新局?
過往解析冷戰多以美歐為中心視角,認為美蘇強權才是冷戰主角和塑造兩極體系的決定方,其他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的中小型國家,不過是受強權擺弄的大國棋子,不可能左右冷戰大局。
然而回顧東亞中小型國家在冷戰初期的表現,可以發現受歷史糾結影響的中小型國家,仍可在領導人的堅定意志下,利用強權領導人對於威望、國際地位,以及國家安全的關切,創造新局,影響強權間的戰略互動走向。冷戰時期,東亞地區在美國的擘劃中,以海洋之隔與島鏈方式跟大陸國家進行對抗,台灣正位於「第一島鏈」的中樞戰略位置。但隨著冷戰結束,島鏈論述漸漸消沉。然而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轉變和大國競爭加劇,此一理論逐漸復甦,再度成為諸多國際時局分析的焦點。
21世紀的國際關係,隨著最受矚目的美中競爭,「新冷戰」議題不僅成為熱門主題,兩大強權在「島鏈」的拉鋸對抗,也成為此地區國家必須面對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現實。特別是東亞區域已成為全球經濟、商貿與金融互動的核心區塊,強權國家能否塑造一個以其為核心的政經共同體?區域中小型國家又該如何因應變化、尋找出路?
名人推薦
林碧炤(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專文導讀
- 封面
- 作者簡介
- 主編序 Preface
- 導讀 Introduction
-
第一篇 1950年代:分裂與對立
-
冷戰源起之論辯與東亞案例省思
-
中間地帶國家如何在兩極體系夾縫中找尋出路
-
反思與重估冷戰來臨及其當代啟示
-
島鏈理論的「安全化」分析
-
-
第二篇 1960年代:狂飆與反動
-
冷戰網絡中的島鏈視角:美國人在南台灣足跡
-
代理人戰爭、核武競賽與新興國家的挑戰
-
1960年代冷戰經驗對2020年代的啟示
-
冷戰的選擇與轉捩點:越戰與古巴飛彈危機
-
越南戰爭對冷戰的影響
-
-
第三篇 1970年代:和解與重塑
-
中東地區之戰爭、和解與民族主義發展
-
國關大理論是否現在還能適用?
-
冷戰結構轉型與戰略三角之演進
-
冷戰真的結束了嗎?
-
美中破冰與東亞文化大融合之浮現
-
-
第四篇 1980年代:解構與終結
-
槍炮與奶油的鬥爭:美國的「異常」軍事支出
-
新自由主義與1980年代的冷戰
-
翻轉冷戰圖像下的台灣地緣政治定位
-
解密美國外交檔案中的印美關係(1977-1988)
-
1980年代美國在香港的情報活動
-
-
第五篇 新冷戰:定義與評價
-
新冷戰與舊冷戰
-
新冷戰下的東南亞
-
中共「三海連動」戰略:地緣政治與軍事實踐
-
新冷戰再界定與美中關係的探索
-
地緣政治視角下的新冷戰:誤用抑或真有其事?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