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既有窮困潦倒,又有壯懷激烈 ◎既有沙場輝煌,又有暮年悲涼 ◎既有青史留名,又有毀譽參半恢弘壯麗的傳奇與貪婪複雜的人性交織勾勒出一位位有血有淚的歷史人物 【秉權宰輔與權力博弈】 漢武帝臨終託孤後,霍光以卓越的政治手腕建立了穩固的執政地位,成為一代權臣,但隨之而來的,是朝堂內外的權力角逐與矛盾。在霍光的權力之下,燕王謀亂、偽太子風波、鹽鐵會議等一系列事件接連上演。通過這些歷史事件,展現霍光如何平衡朝堂各方勢力、維護帝國穩定,也埋下了權臣與豪族、皇權與地方勢力衝突的伏筆。 【休養生息與盛世暗湧】 隨著霍光的去世,漢宣帝正式掌權,展開了短暫卻值得稱道的「昭宣之治」。對內輕徭薄賦、減免賦稅,讓農民得以喘息,社會經濟恢復生機,國家呈現出表面繁榮。但是同時,豪族勢力迅速崛起,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逐漸加深;對外則征伐西域,擊退匈奴,徹底確立了漢朝在西域的霸權。這是個表面和諧,實則暗流湧動的時期。 【帝國衰微與統治困境】 昭宣之治過後,漢朝開始逐漸走向衰微。元帝在位時,儒家思想大行其道,但是劉奭個性軟弱,無法有效應對豪族勢力的擴張。哀帝劉欣更是沉溺於宮廷享樂,使帝國統治愈加乏力。官僚腐敗、宦官擅權的情況日益嚴重,漢帝國終究因為朝廷的無能和豪族的肆意而逐漸失去平衡,進一步加劇了漢朝由盛轉衰的局面。 【篡漢自立與理想幻滅】 漢朝的衰落和朝政的混亂為權臣篡位埋下伏筆,王莽應運而生。他以良好而謹慎的道德形象贏得了朝野上下的尊敬,逐步掌控權力,最終篡漢稱帝。然而,王莽的改革雖然初衷良好、理想宏大,卻脫離現實,導致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最終引發全民反抗,走向滅亡。本書試圖還原王莽的真實面貌,以客觀的角度探討這個古今評價不一的人物。 本書特色:本書透過生動的敘述,再現了漢武帝去世後,漢朝在昭宣、元帝時期下的變遷。作者勾勒出霍光、陳湯、王莽等歷史人物鮮活立體的形象,揭示了當時漢朝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博弈與抉擇。書中深入描繪鹽鐵會議等關鍵事件、探討王道與霸道之爭,並揭開豪族興起與中央權力間的矛盾暗流,帶領讀者一覽西漢末年的動盪興衰。
- 序言
-
第一章 霍光受遺
-
大漢權力場
-
燕王的心思
-
偽太子風波
-
鹽鐵會議
-
桑弘羊之問
-
-
第二章 權臣秉鈞
-
反目成仇
-
霍光當權
-
匈奴內訌
-
不破樓蘭終不還
-
-
第三章 廢立天子
-
二十七天皇帝
-
哀哉海昏
-
草根皇帝
-
韜光養晦
-
-
第四章 掌權之路
-
君臣矛盾
-
山雨欲來
-
霍氏覆滅
-
-
第五章 漢宣名臣
-
王道仁政
-
京都神探
-
德治楷模
-
腐儒帝師
-
天下良吏
-
畫眉深淺入時無
-
-
第六章 遙望西域
-
烏孫風雲
-
尖峰時刻
-
平西羌
-
-
第七章 帝國偉業
-
王道還是霸道
-
威權旁落
-
珠崖罷郡
-
擊羌之戰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
第八章 王朝暮歌
-
仁弱皇帝
-
匡衡的悲劇
-
雙面英雄陳湯
-
王氏崛起
-
大權旁落
-
-
第九章 荒唐皇帝
-
飛燕爭寵
-
儲君的選擇
-
皇帝死因調查報告
-
從希望到絕望
-
斷袖之癖
-
-
第十章 王莽篡漢
-
王莽回來了
-
道德楷模
-
全民狂熱的時代
-
代漢建新
-
-
第十一章 理想悲歌
-
一生真偽復誰知
-
託古改制
-
長安亂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