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具體歷史實踐為切入點,在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觀察和研究內蒙古民族關係演變過程,揭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階段,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為目標,積極探索民族團結進步的制度建設,使內蒙古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模範的歷史過程,總結自治區成立七十年來民族團結進步的經驗,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提供參考。
-
引 言
-
一 研究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本书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四 研究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及民族团结
-
-
第一章 理论探索: 中国民族团结研究
-
一 民族团结的理论认知
-
二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实况
-
三 十八大以来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
第二章 历史基础: 内蒙古民族关系
-
一 王朝时代内蒙古民族关系
-
二 中华民族新格局与内蒙古民族团结
-
三 内蒙古自治政府与民族团结新时代
-
四 优化民族团结建构的经济文化环境
-
-
第三章 风云突起: 内蒙古民族团结经受考验
-
一 依然强调团结
-
二 极端伤害初现
-
三 沉重的历史教训
-
-
第四章 改革开放: 内蒙古民族团结修复
-
一 纠正错误 调整方向
-
二 攻坚克难 直面问题
-
三 改革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
-
第五章 民主进步: 内蒙古民族团结新政治环境
-
一 人民代表大会机构完善功能强化
-
二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强化
-
三 政治协商全面推进
-
四 各级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与创新
-
-
第六章 加速发展: 内蒙古民族团结新经济环境
-
一 内蒙古区域经济新面貌
-
二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
三 包容发展新期待
-
-
第七章 “守望相助”: 民族团结进步新创建
-
一 民族团结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 民族团结进步新创建
-
三 在“守望相助” 中谋求各民族团结进步新境界
-
- 第八章 面向未来: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启示
-
附 录
-
在协商合作中谋求各民族共同繁荣—内蒙古三个自治旗的建立与民族区域自治实践
-
生态文明建设与蒙古族传统文化保护—内蒙古牧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期待
-
牧区工作: 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作—乌兰夫论牧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
从“昭君故事” 到“昭君文化”: 王朝中国传统资源的当代转换
-
兴安盟: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
-
- 参考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0478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