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这本由佤族部落头人之子肖子生讲述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不仅客观呈现了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过程,也是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实践特色与基本经验的钩沉,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与实践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历史见证和再现。全书由图片、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为读者再现、复原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的历史面貌;图片则由与民族团结誓词碑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肖子生家庭历史照片组成。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文前彩插
- 总序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我的父亲肖哥长
-
一 “班坝”部落和肖氏家族的由来
-
二 成为班坝部落的掌门人
-
三 送儿子到汉人地方去读书
-
四 组织地方武装抵御外辱
-
五 地下党奔赴沧源岩帅
-
六 接受和平解放倡议
-
七 从部落头人到沧源佤族自治县县长
-
-
第二章 佤山风雨飘摇的岁月
-
一 走出佤山赴缅宁求学
-
二 接受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
三 投身革命
-
四 替父出征
-
五 解放沧源
-
六 沧源保卫战
-
-
第三章 参加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
-
一 动员部落头人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
二 一路北上到北京
-
三 参加国庆观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
四 参观天津、上海、南京,见到陈毅市长
-
-
第四章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诞生
-
一 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盛况
-
二 镖牛、“喝咒水”盟誓的倡议
-
三 佤山历史上的镖牛盟誓
-
四 镖牛盟誓、喝“咒水”
-
五 签名盟誓,团结一心跟党走
-
六 拉勐的故事
-
七 召存信的故事
-
-
第五章 血践誓言
-
一 李弥残匪窜犯沧源
-
二 不让“虎血”滴在岩帅的土地上
-
三 第二次解放沧源
-
四 血祭佤山
-
五 血践誓言
-
-
第六章 翻开民族团结历史新篇章
-
一 沧源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二 做“民族团结”的宣传员
-
三 民族团结谱新曲
-
四 兴修大沟开挖万亩梯田
-
五 “直接过渡”,阿佤山实现历史性跨越
-
六 民族区域自治,阿佤人民唱起新歌
-
-
第七章 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见证
-
一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40周年纪念活动
-
二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50周年纪念活动
-
三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0周年纪念活动
-
四 “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周年纪念活动
-
- 附录一 肖子生访谈实录补记
-
附录二 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
(一)碑刻的文字内容
-
(二)建碑的历史背景
-
(三)赴京观礼与兄弟民族代表会议
-
(四)丰碑永存
-
-
附录三 《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名人考证
-
(一)35位赴京观礼代表的族属及身份
-
(二)“二十六种民族”考释
-
(三)48位签名者考证
-
-
附录四 由押人质到建民族团结碑
-
(一)将信将疑赴北京
-
(二)举杯共饮同心酒
-
(三)把咒语刻在石碑上
-
-
附录五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前后
-
(一)黎明前的战斗
-
(二)不平凡的一年
-
(三)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
(四)铿锵的誓言 民族团结的丰碑
-
(五)边疆要稳定 民族要团结
-
-
附录六 向毛主席敬献金伞和贝叶经
-
(一)“末代傣王”召片领
-
(二)参加国庆观礼
-
(三)向毛主席敬献金伞和贝叶经
-
- 附录七 难忘的时刻
- 附录八 民族团结万岁
-
附录九 思茅边疆地区“直接过渡”工作的回顾
-
(一)提出问题
-
(二)中央的决策和省委的指示
-
(三)思茅地区的探索和实践
-
(四)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思考
-
-
附录十 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回忆
-
(一)隔阂
-
(二)访问
-
(三)启发
-
(四)筹备
-
(五)诞生
-
-
附录十一 民族团结进步倡议书
-
(一)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
(二)加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
-
(三)集中精力,加快民族经济发展
-
(四)发展民族教育科技事业,加强智力开发
-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719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