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九五獨白:一位民國史學者的自述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168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民國史學家治史六十年的經驗談
收錄七十多年來珍藏的百張照片

一本歷史學者的回憶錄,更是一本側記民國史與民國史學家的參考文獻
●民國史學家治史六十年的經驗談
○收錄七十多年來作者珍藏的百張照片

「這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也是一個複雜的時代。故國變客地,一切我無有。江山雖美好,可惜非我留。」────────蔣永敬

本書是民國史學者蔣永敬從出生迄今九十五年來的回憶錄。作者蔣永敬早年生於戰亂時代,歷經軍閥混戰、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從避難、流亡、求學、從軍,而至輾轉來到台灣。在台將近七十年,由國民黨黨史會「學徒」而至大學教授,從事民國史的研究和教學五十餘年,期間研究不綴,著作等身。本書的前半部是作者記述從青少年時期避難、流亡、求學與從軍的經過;後半部則描述作者治學、教學與兩岸史學界的交流活動,以及對兩岸政局的雜感。前後兩部足以反映作者對這一時代變化的感受。是對民國史、近現代史有興趣的讀者所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 自序
  • 01 家世及故鄉
    • (一)先世考查
    • (二)幼年家庭
    • (三)童年生活
  • 02 就讀學校及抗戰避難
    • (一)小學與初中
    • (二)家鄉陷敵開始避難
    • (三)戰時臨中流亡學生
  • 03 就讀大專青年從軍
    • (一)絃歌不輟抗戰精神
    • (二)敵犯立煌「雞飛狗跳」
    • (三)青年從軍赴滇入伍
    • (四)移駐曲靖調任政工
  • 04 抗戰勝利隨軍出關
    • (一)出滇開赴東北
    • (二)快速部隊歸來復員
  • 05 就學東大與任職公教
    • (一)在學一年拜訪女友
    • (二)結束學潮被當砲灰
    • (三)參與選務祕密開票
    • (四)回任軍職困在危城
  • 06 離瀋南歸隨軍來台
    • (一)戰亂婚緣形同「私奔」
    • (二)敵來我走別矣上海
    • (三)來台服務警總被特務釘稍
    • (四)「光復」有望高考登榜
    • (五)任職黨工「軍統」為伍
    • (六)辭「小吏」入政大教研所
  • 07 黨史會「學徒」十年「出師」
    • (一)草屯鄉下分管史料
    • (二)「糾謬」與「謬糾」之糾纏
    • (三)利用「寶藏」大做研究
    • (四)識韋慕庭教授鼓勵有加
    • (五)胃裂穿孔轉危為安
    • (六)赴美一年帶職研究
  • 08 在黨史會三級變:總幹、閒人、元老
    • (一)黨史會之「總幹」
    • (二)黨史會之「閒人」
    • (三)遷居台北
    • 附錄:荔園雜憶
    • (四)黨史會之「元老」
  • 09 任教政大古稀退休
    • (一)告別黨史會
    • (二)政大歷史所之點滴
    • (三)「當」人者人恆「當」之
    • (四)古稀退休仍留兼課
  • 10 研究與撰寫史著之回顧
    • (一)研究辛亥革命的微觀與宏觀
    • (二)研究國民黨改組與「三大政策」問題
    • (三)研究抗戰史事
    • (四)以「三權論」研究民國政局
    • (五)為中山艦事件與西安事變之「揭謎」而喝采
    • (六)參與《中華民國建國史》之編撰
    • (七)高中歷史教科書民國史部分之編寫
    • (八)「批李、非獨」之「清議」
  • 11 「三老」中之「老友」
    • (一)何謂「三老」
    • (二)黨史會時期之「三老纂」
    • (三)南港學術之友
  • 12 初次返鄉景物全非
    • (一)幼年故居
    • (二)瀋陽、北京探文桂之親
    • (三)翠亨、香港之會
    • (四)印象與感想
  • 13 頻繁的交流與旅遊
    • (一)參加夏威夷及瀋陽學術會議
    • (二)骨痛漸愈再遊北京
    • (三)台兒莊、黃山之旅
    • (四)三峽、武昌之旅
    • (五)廣州、香港、蘇州、烏魯木齊、昆明之旅
  • 14 南京別居-金寶花園
    • (一)遇吳相湘與南大演講
    • (二)二度返鄉不豫之惱
    • (三)天倫樂趣同遊江南
    • (四)合肥陳獨秀思想研討會
    • (五)東京之會有火藥味
    • (六)金寶兩月漸多體會
  • 15 和統會訪北京及長春
    • (一)和統會之成立
    • (二)和統會組團訪問北京
    • (三)和統會轉訪長春
    • (四)參加長春及北京學術研討會
  • 16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一)
    • (一)廣西及中越邊境之旅
    • (二)旅遊歸來忙撰稿
    • (三)新同盟會訪問大陸
    • (四)金寶小住旅遊名勝
    • (五)瀋陽參觀
    • (六)香港和平統一大會
  • 17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二)
    • (一)寧波、合肥、皖南之旅
    • (二)台灣大選之旁觀
    • (三)撰文、評文、出書之忙
    • (四)舊金山中日關係會議
    • (五)柏林和平統一大會
    • (六)香港渡中秋品嘗「一國兩制」
    • (七)翠亨、廣州之會與演講
  • 18 退而不休享受人生(三)
    • (一)南京建設與長江二橋
    • (二)珠海座談會-「一中」我見
    • (三)東京和平統一大會
    • (四)南京瀋陽之會冷暖有別
    • (五)武漢之會名流雲集
    • (六)南大演講發問踴躍
    • (七)香港之會主題演講
    • (八)為周美華新著作序
  • 19 八十初度友好祝之
    • (一)台北及大陸友好之祝
    • (二)李雲漢「戲筆」之祝
    • (三)祝賀論文集《史學的傳承》
    • 附錄(一):論文集序
    • 附錄(二):論文集目錄
    • 附錄(三):論文集之蔣傳
    • 附錄(四):蔣永敬教授著作目錄
    • 附錄(五):蔣永敬教授指導之博、碩士論文目錄
    • 附錄(六):論文集作者與蔣教授因緣
  • 20 諸友對《浮生憶往》之反應
    • 陶英惠、陳三井、金以林之言
  • 21 「國士」陳隆志之「胡吹亂蓋」
    • 從《王世杰日記》看當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經緯
  • 22 《國民黨興衰史》之出版
    • 吾友李雲漢的評語
  • 23 「國民會議」名詞之由來
    • 由評論田子瑜教授的論文而起
  • 24 為茅家琦教授新著作序
    • 準確度、深度與廣度
  • 25 為林桶法博士新著作序
    • 流產的「和平統一」
  • 26 為《三民書局成立五十年》撰文
    • 孫中山的一個願望實現在三民
  • 27 健康檢查與臺灣發生SARS
    • (一)健康檢查
    • (二)SARS
  • 28 陳紅民博士的書序
    • 胡漢民研究
  • 29 台灣二○○四年大選之鬧劇
    • (一)陳水扁的公投綁大選
    • (二)「三一九」槍擊案
    • (三)群眾抗爭
  • 30 蔣介石的「先安關內、再圖關外」
    • 憶當年隨軍之出關
  • 31 《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
    • 當年史學界的恩怨
  • 32 故鄉《定遠縣誌》
    • (一)定遠故鄉之歷史、地理、文化與自然
    • (二)《定遠縣誌》大事記
    • (三)池河鎮「帶來窮」
    • (四)定遠的人物
    • (五)大饑荒的死亡人數
  • 33 參加廣州學術研討會
    • 發表〈鮑羅廷對國民黨的「左運」工作〉
  • 34 和統會梁會長之去世
    • 鞠躬盡瘁「和平統一」的正義強者
  • 35 參加武漢學術會議及遊長江三峽
    • (一)學術會議及參觀
    • (二)遊長江三峽及神農架
  • 36 台灣及兩岸一連串的「首領會」
    • (一)台灣扁宋會
    • (二)兩岸江陳會
    • (三)兩岸連胡會
  • 37 國民黨主席選舉之爭
    • (一)馬王爭
    • (二)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後首戰成功
  • 38 奉化溪口與上海、廣州、中山之行
    • (一)溪口之行
    • (二)上海之行
    • (三)廣州、中山之行
  • 39 台灣倒扁運動
    • (一)無效的罷免案
    • (二)聲勢浩大的紅杉軍
  • 40 石牌新居與幼孫佳佑之出生
    • (一)石牌新居
    • (二)佳佑的出生
  • 41 同盟會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
    • (一)台北之會
    • (二)上海之會
    • (三)南京之會
  • 42 「以文會友」
    • (一)南京、上海之行
    • (二)應約撰文
    • (三)以文會友—天石與我
    • (四)評介陳紅民教授的新作
  • 43 二○○八年台灣大選前之鬧劇
    • (一)國、民兩黨之競獨
    • (二)教育部長之「囚蔣」
  • 44 文桂之病與去世
    • (一)病住榮總
    • (二)病情不穩與去世
    • (三)文桂去世後百日記
    • (四)香港之行
    • (五)佳佑入歐校
  • 45 馬英九就任總統後之政局
    • (一)兩岸「雨過天晴」
    • (二)經濟不振,天災不斷
  • 46 南、北兩京之行
    • (一)南京之行
    • (二)北京之行
    • (三)為陳紅民新著作序
  • 47 二○○九年生活記要
    • (一)一年的回顧
    • (二)「范蘭欽」事件
    • (三)兩次南京之行
    • (四)《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之出版
    • (五)南京金寶寓的出售
    • (六)羅家倫師逝世四十週年感言
  • 48 二○一○年生活記要
    • (一)參加杭州學術研討會
    • (二)外甥女自瀋陽、北京來
    • (三)參加北京社科院近史所學術研討會
    • (四)評「姜美女」的論文
    • (五)遷居水世紀
    • (六)北京中央電視台沈芳來訪
  • 49 二○一一年生活記要
    • (一)呂芳上接任國史館長大展宏圖
    • (二)九十之壽諸友賀之
    • (三)水世紀的新居
    • (四)參加武漢、南京學術研討會
    • (五)訪定遠故鄉
    • (六)研究《孫中山》問題兩書出版之自序
  • 50 二○一二年生活記要
    • (一)去年一年之回顧
    • (二)馬英九當選連任
    • (三)《中華民國學術發展史》對現代史研究的介紹
    • (四)與張玉法唱和
    • (五)與楊天石唱和
    • (六)河北電視台記者來訪
  • 51 二○一三年生活記要
    • (一)北京金以林來訪
    • (二)閱稿及打油
    • (三)林美莉編校《王世杰日記》排印本之出版
    • (四)《蔣介石與國共和戰》在大陸出版
    • (五)與金冲及論國共關係
    • (六)訪六十八年前戰友
    • (七)北京座談「國共和戰」
    • (八)國史館修《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
    • (九)關說有理偵察有罪
  • 52 二○一四年生活記要
    • (一)《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出版
    • (二)台北學生霸佔立法、行政兩院
    • (三)國民黨檔案安全問題
    • (四)南京、北京、杭州之行
    • (五)國史館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
    • (六)《傅秉常日記》對《決戰》有重要之補充
    • (七)台灣六都市長選舉國民黨慘敗
    • (八)本年完成的大事
  • 53 二○一五年生活記要
    • (一)《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修訂本簡介
    • (二)《孫中山北上與逝世》紀錄影片推薦
    • (三)《抗日戰爭史新編》出版及研討會
    • (四)李敖贈書:《北京法源寺》
    • (五)感於時局詩興又起
    • (六)評李玉貞女士的孫中山民族國際
    • (七)為呂晶新著《宋美齡的後半生》作序
    • (八)評二張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 54 二○一六年生活記要
    • (一)去年一年之回顧
    • (二)有感時局再打油
    • (三)冰天雪地南京行
    • (四)《和戰書評》
    • (五)互動與新局:兩岸學術交流之回顧
    • (六)吾友李、張賀九五
    • (七)《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修訂再版
    • (八)《張學良年譜》和呂秀蓮的回憶錄
    • (九)急獨的「台灣民政府」
    • (十)蔡政府的「轉型正義」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