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咱的時代,咱的光:臺灣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出版日期
2025/02/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417145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讓文化,永續流傳以二十二個真摯的生命故事,感受臺灣土地的脈動, 凝望臺灣人的歷史、容顏與記憶, 從音樂、戲劇、影像、美學、文學及教育的時代背景, 勾勒出臺灣文化的多元面貌, 喚起我們對這片土地深藏的情感與驕傲。 文化,就像是一道光,帶來希望也照亮文明,而臺灣文化的傳承,因有這群人以熱忱點燃亮光,為時代也為後世,延續臺灣文化之美。文化,不必單一化,無論是原住民、閩南、客家或中華文化,都是臺灣珍貴的寶藏。 創立於1954年的臺北西區扶輪社,為了傳達對發揚本土文化的心意、感謝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在1984年設立「教育文化獎助金」,資助國內大學、研究所進修或從事教育文化的學術研究,又於1995年更名為「臺灣文化獎」,鼓勵並表揚在藝術創作、影像紀錄、教育傳承等領域,致力保存與記錄臺灣文化的文化工作者。 這些文化工作者的堅持與努力,讓臺灣文化能隨著時代演進,持續豐美、永續傳承,期待透過本書每一篇得獎人的故事,喚醒新世代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並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未來。
    • 日頭出來,猶原是好日子 司馬文武
    • 一攬芳華,看見臺灣的希望與未來 臺北西區扶輪社
    • 向傳承臺灣文化的推手們致敬 王政修
  • 楔子 文化覺醒,從狂飆年代走向新派復古
  • 第一部 音樂 傳統歌謠永續傳唱,留存族群文化
    • 陳郁秀 藝術與行政天賦兼具的音樂家 近半世紀努力,擦亮臺灣文化品牌
    • 清雅樂府 傳承四代南管百年館閣 沒人接手就不放手!堅守雅樂不絕
    • 周明傑 原住民古謠復興者 傳唱部落歌謠,找回族人驕傲
    • 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復振地方民謠的代表性組織 跨世代同心傳唱,臺灣古調名揚國際
  • 第二部 戲劇 今日的創新,明日的傳統
    • 邱婷 北管戲曲世紀風華見證者 亂彈家族之重,為傳承殫心竭慮
    • 陳芝后 客家大戲當代名伶 演而優則教,全齡推廣客家戲
    • 許家綺 以歌仔戲做外交的青年大使 無論台前幕後,只願投入戲曲人生
    • 羅斌 荷籍偶戲研究及推廣學者 旅臺逾三十年,推廣布袋戲熱情不減
  • 第三部 影像 時代動盪下最有渲染力的發聲
    • 黃伯驥 小兒科醫生斜槓攝影師 決定性瞬間留下珍貴時代故事
    • 梁皆得 鳥類生態紀錄片先鋒導演 一輩子拍鳥,肩負生態保育使命
    • 楊順發 心懷臺灣的藍領攝影師 唯美取代說教,傳達深沉國土危機
  • 第四部 美學 從賽事到日常的美學競爭力
    • 韓旭東 創新畫素式風格木雕家 自學不斷,以創作回應數位時代
    • 吳日云 首位登上紐約時裝週的臺灣設計師 跨域無限,一心傳遞生活美學
    • 林舜龍 跨越國境的地景藝術領航者 用藝術連結人和土地,臺灣更美好
    • 徐嘉彬 斜槓的花磚職人 重振臺灣花磚美學邁向國際
  • 第五部 文學 挺過暗黑時代,純文學不死
    • 李敏勇 以詩論政的詩人 以詩為力量,針砭時事推展文藝
    • 彭瑞金 臺灣文學系重要推手 透過評論讓筆耕一輩子的作家被看見
    • 李勤岸 竭力推廣臺語文的熱血鬥士 七十多歲還用AI創作臺語詩
    • 楊允言 臺語文數位資源整理者 盡畢生所學讓臺語文接軌智慧科技
  • 第六部 教育 大時代動盪下的體制巨變
    • 蕭瓊瑞 建構臺灣美術史的關鍵學者 以歷史縱深推動藝術教育
    • 董昭民 跨域創作知名音樂家 東西融合,玩出音樂無限可能性
    • 懷劭.法努司 原舞者創團人 百萬公里的堅持,以樂舞引領青年尋根
  • 結語 利他利己,創造社會良善循環
  • 附錄 臺北西區扶輪社「臺灣文化獎」歷屆得獎人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