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新詩跨領域現象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5667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當理工遇上文學,如何以科學公式計量詩的職能轉換?│

從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如何探究混沌與詩、以及詩與質能、色空、有無、虛實、與多一的關係?
詩從「詞語」轉向「圖像」的轉向,與當今數位媒體的多元複合特性如何與詩結合?
杜十三的跨領域行徑如何實踐?其小詩與圖像的互動具備什麼意涵?
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看向陽的「難題」何在?
從拉康鏡象說及左右腦分工說切入,看路寒袖創作的不安定動態性,與臺灣圖像的歷史走向有何契合?
閩南語方言詩的拓展和未來的可能發展為何?
朵思和羅英兩人的詩作,在情與欲呈現方式有何不同?
臺灣前行代詩人大規模「移花接木」地填補了「中國新詩史」中五○、六○年代「尬尷的空檔」,何以臺灣中生代卻在「之後的30年」幾乎「被尬尷的忽略」?
從匱乏說怎樣看卞之琳的〈斷章〉?

詩人白靈從「跨質能」、「跨媒介」、「跨語言」、「跨文體」、「跨地域」、「跨時空」等面相,以物理、醫學、心理學等理論切入,探究詩人與詩作的各種跨領域現象。
  •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
  • 自序 詩是跨向全人的先鋒
  • 跨質能現象
    • 質能與多一——混沌詩學初論
  • 跨媒介現象
    • 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從詩的聲光到影像詩
    • 有框與無框——杜十三的跨領域實踐及其小詩例證
  • 跨語言現象
    • 詩的影音建構——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
    • 建構與逃逸——路寒袖影音創作中的臺灣圖象
    • 閩南語詩歌中的聲情表達與意象的力量——以向陽到唐捐等的方言詩為例
  • 跨文體現象
    • 在詩中小說——朵思與羅英詩中的情與欲比較
  • 跨地域現象
    • 平行與交錯——《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出版的意義和影響
    • 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由東南亞到兩岸詩的跨域與互動
  • 跨時空現象
    • 我完成我以完成你——從匱乏說看卞之琳的〈斷章〉
  • 附錄
    • 白靈詩學年表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