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16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民族话语”的主题论文,分析了现行的“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提出中华文明传统具有非无神论的世俗性,这是中华文明与当代其他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主要区别,由此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社会伦理和群体认同结构。同时试图说明西方的“民族主义”理念为什么不可能产生于中国的土壤,以及西方“民族”概念引入中国后造成的话语困境。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导言
- 目录
-
上编 民族话语的历史演进
-
重构中国的民族话语体系
-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
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结构及演变
-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
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
鸦片战争后新观念的进入与中国话语体系的转型
-
如何认识“跨境民族”
-
历史学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
传统文化承载者的世纪变迁
-
中国应加强对苏联解体过程中民族因素的研究
-
从犹太人到以色列国的历史启示
-
-
下编 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
费孝通先生的民族问题研究
-
汉语的功能转型、语言学习与内地办学
-
汉语学习与中国少数族群的现代化
-
少数族群精英如何参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
“圆梦中华”,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
坚持民族平等和良性互动,建设各民族多元一体的和谐社区
-
培养掌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和研究各国社会、经济、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人才
-
关于藏区和新疆加强双语教育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思考
-
研究新形势下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问题
-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868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