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运用“历史民族志”的研究视角与书写风格,结合民间历史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对黔桂交界都柳江下游地区的“峒地”村寨民众展开研究,希望揭示自明清以来,面对王朝国家的军事力量以及各种政治、经济与文化政策,山区村寨社会在家族组织、婚姻关系和仪式传统等方面发生的整体性“结构”变迁,以此探讨南方山区人群身处王朝国家统治下的多种可能性和多元化途径,并且重新思考中国西南地区民众的历史书写与社会文化进程。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文前辅文
- 总序
- 目录
- 文前彩插
- 导言
-
第一章 王朝国家的进入与“地方史”的书写
-
第一节 北宋王朝“开边拓土”与王江“古州蛮”纳土
-
第二节 明代“怀远猺乱”与官方“土流分治”政策
-
第三节 “地方史”书写:“古夜郎地”说与“中心-边缘”观的形塑
-
-
第二章 “峒地”村寨演变历程与信仰空间建构
-
第一节 “峒地”村寨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祭祀场所与信仰空间的营造与变迁
-
第三节 比较与讨论
-
-
第三章 祖先源流追溯与宗族谱系建构
-
第一节 人群移居与清代“六甲”地域社会的形成
-
第二节 曹氏祖先源流追溯与族谱编纂
-
第三节 跨宗族的族群认同建构:“十二大姓开浔江”传说
-
第四节 从地域认同到族群认同:“六甲人”的出现与划分
-
第五节 和里、南寨家族人群的祖先源流追溯
-
第六节 区域人群的“结群”过程与“心态史”探究
-
-
第四章 家族组织与婚姻网络
-
第一节 “兜”与“房族”
-
第二节 通婚禁忌与姻亲网络
-
第三节 婚嫁习俗与仪式传统
-
第四节 节庆习俗与姻亲关系的巩固
-
-
第五章 “三王”信仰、村寨组织与国家观念
-
第一节 宋代:“蛮户纳土”与神明赐封
-
第二节 由明入清:“三王”与“竹王”信仰传统的延续
-
第三节 “三献礼”祭祀仪式的形成与传承
-
第四节 “三王”诞游神:跨村寨的游神仪式与祭祀空间
-
-
第六章 “侗戏”春秋: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建构
-
第一节 本土歌唱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
第二节 地方戏曲的融合与变迁
-
第三节 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和展演的戏曲表演
-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61114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