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借助景观社会的视角,继承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脉相承的研究思路,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我国转型期的实践出发,考察电视娱乐化转向背后的消费主义和技术动因,将电视娱乐化转向视为当前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并以此探寻电视娱乐化转向的未来,寻求电视核心优势的再建构。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序
- 前言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已有研究
-
第三节 本书构想
-
-
第一章 景观社会:后现代主义理论视野中的媒体景象
-
第一节 景观:居伊·德波、鲍德里亚、凯尔纳与后现代性
-
第二节 能指的狂欢:符号价值的增长
-
第三节 仿真时代:消费主义至上与象征交换的死亡
-
第四节 景观社会:主体与世界的疏离与被动
-
-
第二章 娱乐化转向:景观社会的电视表征
-
第一节 电视功能的转向
-
第二节 电视符号系统的转向
-
第三节 电视生存状态的转向
-
-
第三章 电视娱乐化背后的商业魅影:消费主义
-
第一节 消费主义对电视生态的塑造
-
第二节 产品过剩和电视利益的共谋:消费至上
-
第三节 电视娱乐对消费欲望的鼓动
-
-
第四章 电视娱乐化背后的技术隐喻:工具形式与话语的表达
-
第一节 媒介即讯息:新技术与新媒体
-
第二节 多屏互动:新媒体“包围”电视
-
第三节 核心媒介与话语形式
-
-
第五章 娱乐化转向中的电视未来
-
第一节 娱乐化:社会景观化下的电视抉择
-
第二节 互联网思维下的传播生态
-
第三节 媒介融合:电视走向何方
-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4437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