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从战争法对于文化财产刑法保护的规范,到和平时期国际社会对于文化财产蓄意破坏及非法转让行为的约束,再到世界各国对于文化财产的刑法保护,人类社会走过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本书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国际公约、国内立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和总结,进而提出无论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针对文化财产的蓄意破坏和非法转让等犯罪行为,国际和国内两种刑事立法进路都是可以合理安排的。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有关文化财产刑法保护的国际条约述论
-
一 在战争法中萌芽
-
(一)概述
-
(二)从《利伯守则》到1907年两个海牙公约
-
(三)小结
-
-
二 在武装冲突法中形成
-
(一)概述
-
(二)《关于保护艺术和科学机构及历史纪念物条约》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
(三)1954年《海牙公约》及其议定书
-
(四)《日内瓦第四公约》1977年的两项议定书
-
(五)小结
-
-
三 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得以发展
-
(一)概述
-
(二)1993年《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规约》
-
(三)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
(四)小结
-
-
四 在和平时期延伸拓展
-
(一)概述
-
(二)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
(三)2003年《关于蓄意破坏文化遗产问题的宣言》
-
(四)小结
-
-
-
第二章 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对文化财产犯罪的管辖
-
一 管辖权问题
-
(一)国际刑法管辖权概述
-
(二)文化财产犯罪国际刑事管辖权的起源与发展
-
-
二 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对文化财产犯罪的管辖
-
(一)纽伦堡军事法庭对文化财产犯罪的审判
-
(二)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对文化财产的保护
-
(三)柬埔寨法院高等法庭对文化财产犯罪审判的发展
-
-
三 国际刑事法院对文化财产犯罪的管辖——以ISIS对伊拉克古城及其文化财产的破坏为例
-
(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及案件开启机制
-
(二)国际刑事法院框架下的文化财产犯罪及构成
-
(三)国际刑事法院对ISIS管辖的可能性及评析
-
-
-
第三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文化财产犯罪立法规制
-
一 欧洲
-
(一)英国
-
(二)法国
-
(三)意大利
-
(四)德国
-
-
二 亚洲
-
(一)日本
-
(二)韩国
-
(三)埃及
-
-
三 美洲
-
(一)美国
-
(二)加拿大
-
(三)古巴
-
-
四 南太平洋地区
-
(一)新西兰
-
(二)澳大利亚
-
-
-
第四章 打击文化财产犯罪国际司法合作之外国立法承认
-
一 概述
-
二 外国立法承认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一)文物国家所有权立法的差异问题——奥蒂兹案
-
(二)“公法没有域外效力原则”的问题——巴拿卡特案
-
(三)国际公约对外国文物立法的影响——苏格兰场案
-
(四)国家主权相对豁免原则——查巴德案
-
-
三 外国立法承认的国内法分析——以英美为例
-
(一)美国
-
(二)英国
-
-
四 对外国立法承认的再思考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一)完善输入国国内立法是文物返还的前提
-
(二)完善输出国国内的文物所有权立法
-
(三)促进签订双边条约或者多边条约
-
(四)促进对公法效力的普遍接受
-
(五)完善主权豁免原则的相关法律
-
-
五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被盗文物海外追索的法律问题
-
一 我国被盗文物追索案例及问题提出
-
二 国际公约框架下我国被盗文物追索的法律障碍
-
(一)效力问题
-
(二)善意取得问题
-
(三)时效问题
-
(四)证据问题
-
-
三 我国追索被盗文物的法律途径
-
(一)加快完善我国国内相关法律
-
(二)积极运用国际法律手段进行追索
-
(三)加强国际双边合作
-
-
-
第六章 我国文物保护的刑事立法及完善
-
一 文物刑法保护概论
-
(一)文物的定义
-
(二)我国文物的立法保护沿革述评
-
(三)规制文物犯罪的刑法设置
-
-
二 文物犯罪罪与刑设置的不足与完善
-
(一)文物犯罪中各罪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
(二)刑罚设置的不足与完善
-
-
三 我国文物的刑法保护之应然性完善
-
(一)优化立法构造
-
(二)加强对文物的刑法保护
-
-
四 本章小结
-
- 第七章 余论:刑法应该如何保护具有历史、艺术、宗教等意义的文化财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35665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