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馬賽爾是與海德格、雅斯培、沙特並列20世紀四大存在哲學大師的法國哲學家。詮釋現象學巨擘呂格爾視馬賽爾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其存在哲學亦奠定後來梅洛-龐蒂建立的「知覺現象學」的基礎。他的研究方法脫胎自存在主義思想和現象學,堅持哲學要先從具體的人生經驗出發,而不是抽象的思考。其他存在哲學家大多聚焦於人類焦慮、荒謬和悲劇性的生存處境,馬賽爾卻在絕望之中看到個體的超越性,強調形上之光帶給人的希望和自由。
馬賽爾獨特的人生體驗,使他對人的存在與本質的描述不同於其他存在主義者或現象學家。他的存在哲學反對純粹抽象與客觀化的思考,而是建基於具體的生命經驗,是要以行動去實踐的生命準則。不同於胡塞爾超驗自我的還原和直觀,馬賽爾以為自我無法被還原,而應全然向存在開放,使生命在最高存有的光照下進入「臨在」的高峰經驗。馬賽爾的自我亦不像沙特那般視他人如地獄,而是在凝歛的工夫中謙遜後退,被存有滲透,經驗到自我與另一主體間愛的連結,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本書作者陸達誠神父為華語世界研究馬賽爾的第一人,曾親炙馬賽爾本人,並與其家族建立長達半世紀的深厚情誼。本書收錄的文章展現了作者數十年研究馬賽爾的心血成果,其中包括直接論述馬賽爾思想之作、將馬賽爾與其他思想家做出比較之評述、針對特定主題而援引馬賽爾思想提出獨特的詮釋,也有馬賽爾本人重要文獻的譯作。這些與內在生命、周遭人事、古今賢哲的交流反思,在在體現了作者與馬賽爾長期對話交談的結晶,對想要認識馬賽爾思想的讀者,本書無疑是最佳的指引。
馬賽爾獨特的人生體驗,使他對人的存在與本質的描述不同於其他存在主義者或現象學家。他的存在哲學反對純粹抽象與客觀化的思考,而是建基於具體的生命經驗,是要以行動去實踐的生命準則。不同於胡塞爾超驗自我的還原和直觀,馬賽爾以為自我無法被還原,而應全然向存在開放,使生命在最高存有的光照下進入「臨在」的高峰經驗。馬賽爾的自我亦不像沙特那般視他人如地獄,而是在凝歛的工夫中謙遜後退,被存有滲透,經驗到自我與另一主體間愛的連結,進而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本書作者陸達誠神父為華語世界研究馬賽爾的第一人,曾親炙馬賽爾本人,並與其家族建立長達半世紀的深厚情誼。本書收錄的文章展現了作者數十年研究馬賽爾的心血成果,其中包括直接論述馬賽爾思想之作、將馬賽爾與其他思想家做出比較之評述、針對特定主題而援引馬賽爾思想提出獨特的詮釋,也有馬賽爾本人重要文獻的譯作。這些與內在生命、周遭人事、古今賢哲的交流反思,在在體現了作者與馬賽爾長期對話交談的結晶,對想要認識馬賽爾思想的讀者,本書無疑是最佳的指引。
- 目次
- 【推薦序一】與馬賽爾偕行——一本催生思考與智慧的對話之書/關永中
-
【推薦序二】自我與實存:馬賽爾對沙特的討論/黃雅嫻
-
賀舊作新印
-
- 【自序】在「臨在」的道路上,貫徹忠信與堅持
-
1 從存在到希望
-
馬賽爾的存在哲學
-
希望的哲學
-
形上之光
-
- 2 馬賽爾哲學中的死亡和他人之死——兼懷唐君毅先生
- 3 馬賽爾論人的尊嚴
-
4 比較沙特與馬賽爾
-
沙特的不存在主義
-
馬賽爾的更存在主義
-
- 5 「無我」與「有我」哲學的 自我實現觀
-
6 存在、存有與形上希望
-
前言
-
存在及存有的真諦
-
I.存在的兩極性
-
1.存在被視為「他」或「它」
-
2.存在被接納成「你」
-
-
II.存有的深度與絕對
-
1.深度時間的概念
-
2.絕對你
-
-
希望哲學
-
I.失望和希望的主體
-
1.失望之主體——他
-
2.希望的主體——你
-
-
II.三種希望
-
1.普通希望
-
2.形而上的希望
-
3.基督徒的希望
-
-
總結和反省
-
-
7 奧古斯丁與馬賽爾的光之哲學比較
-
前言
-
主體際性與存有
-
I.馬賽爾的友誼存有學
-
II.奧古斯丁的友誼論
-
1.童年時代的友誼
-
2.成熟的團體友誼
-
-
存有本身之光
-
I.馬賽爾論光
-
1.樂於為光之光
-
2.「我們又見到又見不到」
-
3.基督之光
-
-
II.奧古斯丁論神光
-
1.神光
-
2.小光源
-
-
結論
-
-
8 有神及無神哲學對比下的宗教觀念
-
沙特與馬賽爾平分秋色
-
沙特的人學
-
沙特的無神理論
-
馬賽爾的人學
-
馬賽爾的神學
-
沙特去世前的變卦
-
結語
-
-
9 唐君毅的死亡哲學
-
死亡哲學之問題何在
-
物質與生命
-
心之現象與本質
-
死的智慧
-
輪迴:業種與投胎
-
唐君毅先生的《病裡乾坤》
-
-
10 從存有化角度來看德日進宇宙觀的基督論
-
前言
-
「宇宙性基督」之本意
-
奧米加——力拔山兮氣蓋世
-
神奇的「存有化」——回頭一笑百媚生
-
結論
-
-
11 牟宗三逆覺體證與馬賽爾第二反省之比較
-
前言
-
逆覺體證的意義
-
逆覺體證之果——頓悟
-
馬賽爾的第二反省
-
馬賽爾的直觀
-
結論
-
-
12 馬里旦與馬賽爾
-
前言
-
馬賽爾的信仰與矛盾
-
狄博與馬賽爾之契交
-
二馬信仰同,志趣、思路均異
-
結論
-
-
13 馬賽爾的存有哲學
-
進入存在
-
第一和第二反省
-
逆覺體證
-
被瞎的直觀
-
創造性臨在
-
新天新地
-
結論
-
-
14 生死與價值
-
儒家忌談死亡?
-
「你啊!你不會死!」
-
瀕死資訊的探視
-
終極抉擇的理論
-
I.布隆德的意志行為的分析
-
II.馬雷夏的求真分析
-
III.柏格森的知覺說和回憶說
-
IV.馬賽爾的「純是」式的愛
-
V.美的嚮往全然滿足
-
高峰經驗
-
結語
-
-
15 馬賽爾的劇本《破碎的世界》——一個存在性的詮釋
-
前言
-
馬賽爾是個現象學家嗎?
-
一個例子:《破碎的世界》
-
結論:聖者
-
- 【附錄一】存有奧祕之立場和具體進路
- 【附錄二】沐春風、訴天志——憶唐師君毅
- 【附錄三】跨越孤寂的對話
- 延伸閱讀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