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
是科學家和觀想修行人都很著迷的話題,
也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經歷
我們都要睡眠,我們都要做夢,
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要死亡
這些領域都涉及意識層次的轉換,以及自我某種程度的消解,
而意識究竟是什麼?自我又是什麼?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是一場重要的對話實錄,
探討睡眠週期轉換當中意識層次的轉換和自我的消解,
夢的過程、功能和內在意義,以及瀕死經驗和死亡的修鍊。
是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當今科學家、心理分析師和哲學家
就人類意識和自我的樣貌和可能性,進行的一場深入談話!
人類在兩個重大的關口,日常生活的心智似乎瓦解了,其中一個時刻是睡眠,另一個時刻是死亡,加上睡眠中的夢,這三個領域是所謂「自我意識」的陰影區,也是西方科學才在展開探索的領域,這些主題因其遠離西方科學所熟知的宇宙物理和人體生理學等等,往往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然而,藏傳佛教的觀想修行人,在人類意識的探索或所謂內在的科學,長久以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和知識,加上對於死亡過程有特殊關照,以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否能為快速對這些難以企及的領域下定論的西方科學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而科學進展又對於佛教傳統提供了怎樣的反思和修正?
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是1992年10月,是兩年一次的新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四場,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人文界的代表們,齊聚印度達蘭薩拉進行了獨特的交流。
在不久以前,很多人還認爲一般科學的客觀知識和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互相排斥的。但在這場心智與生命系列會議上,來自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專家走到一起,交換他們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的經驗和不同觀點,透過友善和開放的對話,促進彼此的瞭解,並交換了各自的思想淵源和探索方法當中可以相通與借用之處。
邀請您聆聽這場分別從靈性角度和科學角度,針對人類最神祕且未知領域進行的 豐富對話。
達賴喇嘛和科學家究竟談了什麼?
■ 睡眠本質上是死亡過程的預演?睡眠和死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
■睡眠時意識會經過怎樣的消解和轉換過程?
■人為何失眠?
■科學萬能的觀點是否因為太想戰勝死亡而錯失了關於死亡的重要知識?
■做夢對人而言有什麼益處?
■夢何以是意識的通道?
■夢總是在時間之外嗎?什麼是夢身?
■自我意識消解之後會是什麼?
■科學與佛教對於死亡各有什麼定義
■佛教在意識科學方面,如何為客觀的科學提供主觀內在科學的觀點?
是科學家和觀想修行人都很著迷的話題,
也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經歷
我們都要睡眠,我們都要做夢,
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要死亡
這些領域都涉及意識層次的轉換,以及自我某種程度的消解,
而意識究竟是什麼?自我又是什麼?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是一場重要的對話實錄,
探討睡眠週期轉換當中意識層次的轉換和自我的消解,
夢的過程、功能和內在意義,以及瀕死經驗和死亡的修鍊。
是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當今科學家、心理分析師和哲學家
就人類意識和自我的樣貌和可能性,進行的一場深入談話!
人類在兩個重大的關口,日常生活的心智似乎瓦解了,其中一個時刻是睡眠,另一個時刻是死亡,加上睡眠中的夢,這三個領域是所謂「自我意識」的陰影區,也是西方科學才在展開探索的領域,這些主題因其遠離西方科學所熟知的宇宙物理和人體生理學等等,往往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然而,藏傳佛教的觀想修行人,在人類意識的探索或所謂內在的科學,長久以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和知識,加上對於死亡過程有特殊關照,以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否能為快速對這些難以企及的領域下定論的西方科學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而科學進展又對於佛教傳統提供了怎樣的反思和修正?
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是1992年10月,是兩年一次的新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四場,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人文界的代表們,齊聚印度達蘭薩拉進行了獨特的交流。
在不久以前,很多人還認爲一般科學的客觀知識和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互相排斥的。但在這場心智與生命系列會議上,來自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專家走到一起,交換他們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的經驗和不同觀點,透過友善和開放的對話,促進彼此的瞭解,並交換了各自的思想淵源和探索方法當中可以相通與借用之處。
邀請您聆聽這場分別從靈性角度和科學角度,針對人類最神祕且未知領域進行的 豐富對話。
達賴喇嘛和科學家究竟談了什麼?
■ 睡眠本質上是死亡過程的預演?睡眠和死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
■睡眠時意識會經過怎樣的消解和轉換過程?
■人為何失眠?
■科學萬能的觀點是否因為太想戰勝死亡而錯失了關於死亡的重要知識?
■做夢對人而言有什麼益處?
■夢何以是意識的通道?
■夢總是在時間之外嗎?什麼是夢身?
■自我意識消解之後會是什麼?
■科學與佛教對於死亡各有什麼定義
■佛教在意識科學方面,如何為客觀的科學提供主觀內在科學的觀點?
- 封面
- 達賴喇嘛尊者序
-
前言
-
描繪自我的陰影區域
-
跨文化對話和心智與生命研討會
-
- 目錄
-
第一章:自我中有什麼?
-
自我概念的歷史
-
自我探索和現代性
-
科學和自我
-
自我和人文主義
-
西方的非自我
-
-
第二章:大腦的睡眠
-
神經科學對睡眠的研究
-
早期的觀點
-
腦電圖(EEG)基本原理
-
睡眠模式
-
REM睡眠的特性
-
做夢和REM
-
從演化論的視角看睡眠
-
為什麼我們要睡眠?
-
西藏傳統中的睡眠
-
夢與死亡中的瓦解
-
細微意識的相關物是否存在?
-
修行的動機和努力
-
睡眠、性高潮和死亡
-
知覺與中斷
-
-
第三章:夢和潛意識
-
西方文化中的精神分析
-
佛洛伊德和他的同伴們
-
心智的剖析圖
-
夢和潛意識
-
自戀
-
夢,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
瑪麗―何塞的故事
-
佛洛伊德之後
-
佛教裡有潛意識嗎?
-
心理秉性的複雜遺傳
-
基礎意識和潛意識
-
習氣和「僅我」
-
更多關於僅我的討論
-
粗糙心識和細微心識
-
慣常性認定
-
作為科學的精神分析?
-
-
第四章:清明夢
-
清明的證據
-
清明夢有多普遍?
-
清明夢者的特質
-
誘導清明夢
-
清明性和見證
-
-
第五章:意識的層次和夢瑜伽
-
自我的概念
-
自我與行動
-
行動的動機是心理性的
-
意識的層次
-
因果聯繫的種類
-
基礎意識
-
層次的連續性
-
精神因素與睡眠
-
明光,細微自我
-
化身的輪迴
-
夢瑜伽
-
-
第六章:死亡與基督教
-
基督教與上帝之愛
-
基督教傳統中的死亡觀
-
西方對待死亡的態度
-
對死亡的世俗態度
-
-
第七章:什麼是身體的死亡?
-
西方醫學的死亡定義
-
佛教對死亡的一種定義
-
插曲:關於器官移植的談話
-
腦死
-
意識的大腦相關物
-
意識的改變
-
癲癇症
-
癲癇與西藏醫學
-
西藏傳統中死亡的表徵
-
死亡的階段
-
心識的粗糙層面和細微層面
-
粗糙的和細微的性交
-
意識的轉移
-
細微心識的實驗機會
-
-
第八章:瀕死經驗
-
死亡是過渡禮
-
探究死亡的邊緣
-
考古學中的死亡儀式
-
西方對死後生命的發現
-
證詞及其模式
-
瀕死經驗的具體本質
-
感覺與知覺
-
核心經驗
-
陪伴與安樂
-
一些唯物主義的視角
-
魂靈附體與癲癇
-
瀕死經驗與佛教義理
-
瀕死經驗與明光
-
-
尾聲:會議之後的思考
-
下山之前
-
我們學到了什麼
-
返程
-
-
附 錄:
-
本屆會議參與者
-
術語解釋
-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