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对汉语语法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封面
- 版权页
- 编写说明
- 目录
-
第一章 汉语语法和语法分析
-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
-
(一)汉语和印欧系语言相比较
-
(二)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相比较
-
(三)普通话和方言相比较
-
(四)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
-
二、语素
-
(一)语素的辨识
-
(二)语素的类别
-
-
三、词和短语
-
(一)什么是词?
-
(二)词与短语的区别
-
(三)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
-
-
四、句子
-
(一)什么是句子?
-
(二)句子种种
-
-
五、传统语法
-
(一)形态问题
-
(二)词类问题
-
(三)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
-
六、句法分析
-
(一)句法分析的方法
-
(二)层次和意义
-
(三)层次和停顿
-
-
七、单句分析
-
(一)中心词分析法
-
(二)直接成分分析法
-
(三)句型分析法
-
-
八、复句分析
-
(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
-
(二)关联词语
-
(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
(四)多重复句的切分
-
-
-
第二章 符号、信息和系统
-
一、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
-
二、与语言符号有关的问题
-
(一)符号和语言符号
-
(二)符号的类别和语言符号的特点
-
(三)符号的有关因素和语法分析
-
-
三、与信息传达有关的问题
-
(一)句子的理解因素
-
(二)多义与歧义
-
(三)歧义的消除
-
-
四、信息类别
-
(一)指称与陈述
-
(二)定指与不定指
-
(三)旧信息和新信息
-
-
五、语法系统
-
(一)语言系统和语法系统
-
(二)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
-
(三)自足的句子和非自足的句子
-
-
六、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
-
(一)语言单位的对立
-
(二)不对称现象
-
-
七、语法分析的心理学基础
-
-
第三章 领悟与节律
-
一、句子的理解策略
-
(一)词语提取策略
-
(二)词语预测策略
-
(三)尝试组合策略
-
(四)模式对照策略
-
-
二、句子的理解与信息分析
-
(一)显示的信息
-
(二)隐含的信息
-
(三)心理的揣摩
-
-
三、动词的“向”
-
(一)“向”的性质
-
(二)“向”的确定
-
(三)与“向”有关的几个问题
-
-
四、汉语语句的节律
-
(一)节拍特点与节奏焦点
-
(二)上句与下句
-
(三)常规与变例
-
-
五、散文节奏的几个问题
-
(一)整与散
-
(二)启下与承上
-
(三)平声与仄声
-
-
六、格律诗的理解问题
-
(一)不同层次的理解
-
(二)汉语特点的体现
-
(三)格律诗的独特句法
-
-
七、格律诗的表达问题
-
(一)平仄的安排
-
(二)意群的划分
-
(三)话题的隐现
-
-
八、近体诗的表达和理解
-
(一)时地—景物—情意
-
(二)有所指—有所述—有所为
-
(三)连接—照应—隐含
-
(四)一般句式—诗歌句式—特殊句式
-
-
-
第四章 描写、解释和应用
-
一、分界问题
-
(一)划分词的依据和标准
-
(二)划分词类的依据和标准
-
(三)划分句类的依据和标准
-
(四)实体类别和关系类别
-
-
二、方法问题
-
(一)描写和解释
-
(二)语言学种种
-
(三)功能解释
-
(四)汉语语法结构的功能解释
-
-
三、与语法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
-
(一)关于“务实”
-
(二)关于“补缺”
-
(三)关于“继承”和“吸收”
-
-
四、对语法规律的认识
-
(一)规律的叙述和说明
-
(二)普遍的语法规律和个别语言的语法规律
-
(三)一般规律和特殊现象
-
(四)互补和交织
-
(五)平行格式和对立格式
-
(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
(七)两可和两难
-
-
五、关于语法教学
-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
(二)遵循认知的原则
-
(三)注重语言的整体性
-
(四)几个值得推敲的概念和判断
-
-
六、关于语法学习
-
-
附录
-
汉英术语对照
-
我对40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看法
-
空和空位
-
疑问句四题
-
关于词典标明词性的问题
-
与句群分析有关的几个问题
-
关于“有”的思考
-
望道先生给我的启示
-
句子分析漫谈
-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总序
-
蕴涵、预设与句子的理解
-
张斌学术年谱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