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當代德語神學:從認信教會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766611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郭鴻標博士以希特拉的時代作全書時間核心定位,藉著探討〈巴門神學宣言〉的背景和隨後的發展,重現三位認信教會的核心領袖巴特、潘霍華、伊萬德的理念,並三位受他們影響的赫爾穆特.戈爾維策(Helnut Gollwitzer)、海諾.法爾克(Helno Falcke)、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思想,去讓我們反思德國教會在希特拉時代的沉淪,少數忠貞領袖的警醒、虧欠和內疚!藉著整理許多德文文獻和德國學者研究的成果,讓華人教會能深入理解這段悲慘的德國教會故事。
  • 蔡序
  • 廖序
  • 郭序
  • 導讀
  • 第一部分:認信教會神學的背景
    • 第一章:民族教會與「去猶太化」的思想興起
      • A.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 B.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基督徒高舉德意志民族身份
      • C.希特勒上台後「德意志基督徒」將「國家社會主義」引進教會
      • D.「去猶太化」
      • E.耶拿大學神學系納粹化
      • F.基督教與「國家社會主義」的結合
    • 第二章:從〈亞爾托納信條〉到〈伯特利信條〉
      • A.對「德意志基督徒」的神學有保留的基督徒
      • B.「牧師緊急聯盟」(Das Pfarrernotbund)成立
      • C.赫爾曼·薩斯(Hermann Sasse)、潘霍華對「創造秩序」的理解
      • D.教會的信條、宣言與反對聲音
      • E.小結
    • 第三章:〈巴門神學宣言〉
      • A.歷史背景
      • B.神學内容
      • C.神學詮釋
      • D.〈巴門神學宣言〉能夠成為德國福音教會的「信條」(Bekenntnis)嗎?
      • E.其他德語神學家對〈巴門神學宣言》的評論
    • 第四章:認識認信教會
      • A.倫敦德語教會加入認信教會
      • B.第一階段「1933至1934年在教會内權力的教會政治抗爭」(Kirchenpoltischer Kampf um die Macht in der Kirche)
      • C.第二階段「1934至1935年認信教會作為會眾教會的出現與建立(Entstehung und Aufbau der Bekennende Kirche als Gemeindekirche)
      • D.第三階段「1935至1936年認信教會在受維護與恐懼之間」(Bekennende Kirche zwischen Bewährung und Anfechtung)
      • E.第四階段「1936至1937年教會抗爭作為學習過程」(Kirchenkampf als Lernprozess)
      • F.第五階段「1937至1938年拘捕-行政限制――妥協」(Verhaftung-administrative Drosselung-Kompromise)
    • 第五章:反思〈巴門神學宣言〉
      • A.第六階段「1939至1945年納粹教會政治分裂認信教會的弟兄議會」(NS-Kirchenpolitik spaltete nun auch die bruderrätliche Bekennende Kirche)
      • B.〈斯圖嘉特罪疚警明〉(Das Stuttgarter Schuldbekenntris)
      • C.《達姆施塔特文件〉(Das Darmstädter Wort 1947)
      • D.反思〈巴門神學宣言〉
  • 第二部份:認信教會神學的代表
    • 第六章:卡爾·巴特(Karl Barth)的神學
      • A.巴特的生平
      • B.巴特的神學思想發展
      • C.巴特的《教會教義學》神學
      • D.巴特的政治神學
    • 第七章: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神學
      • A.潘霍華生平
      • B.社群神學 (Theologie der Sozialtäf)作為潘霍華神學起點
      • C.教會論作為潘霍華神學起點
      • D.潘霍華的政治神學
    • 第八章:漢斯·約雅敬·伊萬德(Hans Joachim Iwand)的神學
      • A.伊萬德生平
      • B.伊萬德神學思想的發展過程
      • C.伊萬德的十架神學
      • D.伊萬德的政治神學
      • E.伊萬德的「復和倫理」(Versöhnungsethik)
      • F.小結
  • 第三部份:認信教會神學的傳承
    • 第九章:林爾穆特·戈爾維策(Helmut Gollwitzer)的神學
      • A.生平
      • B.神學——面對上帝的人(Coram Deo)
      • C.神學——面對人群的人(Coram Hominibus)
      • D.神學——面對世界(Coram Mundo)
      • E.神學——教會與上帝國
      • F.行動
    • 第十章:海諾·法爾克(Heino Falcke)的神學
      • A.前東德福音教會與前東德政府關係的歷史
      • B.海諾·法爾克(Heino Falcke)的生平及神學
      • C.對法爾克神學的反思。
    • 第十一章 :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希望神學
      • A.生平
      • B.莫特曼的思想發展的歷程
      • C.希望與受苦的辯證
      • D.聖靈的教會論
      • E.神學系統化的論述
      • F.生活靈性與智慧
      • G.小結
  • 第四部份:從認信教會神學到正義和平神學倫理
    • 第十二章:宗教之間的和平
      • A.孔漢斯的「全球倫理」(Weltethos)
      • B.在東西方新冷戰時代下思考「宗教之間的和平」的課題
      • C.基督教與猶太教
      • D.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 E.恐怖主義與極端宗教教派
      • F.小結
    • 第十三章:和平神學倫理
      • A.歷史回顧
      • B.羅馬天主教關於「正義」與「和平」的重要文獻
      • C.德國福音教會關於「正義」與「和平」的重要文獻
      • D.「正義戰爭」概念還能使用嗎?
      • E.對「和平主義」(Pazifismus)的反思
      • F.輸送武器給烏克蘭的倫理思考
      • G.和平神學倫理研究的展望
      • H.「國際秩序」是否正義呢?
    • 第十四章:經濟正義神學倫理
      • A.歷史回顧
      • B.牛津宣言:基督信仰與經濟
      • C.「亞克拉信條」(ACCRA Confession)
      • D.德國天主教主教會議與基督教福音教會發表兩份聯合聲明
      • E.德國福音教會兩份思想文件
      • F.建立「社會性的歐洲」(Soziales Europa)的理想
      • G.海因里希・貝德福·施特羅姆(Heinrich Bedford-Strohm)公共神學中的經濟正義
      • H.小結
    • 第十五章:朝向歐洲未來的神學倫理
      • A.歐洲教會對歐洲未來的看法
      • B.歐洲的價值:「人權」
      • C.人權的神學基礎:「人的尊嚴」(Menschenwürde)
      • D.歐洲的價值:「民主」
      • E.聖經對政權的教導
      • F.繼承「認信教會」精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