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不是只有玉里麵:神山腳下的菜市場
從城市到玉里,尋找生活的溫度一場短暫的移居,意外開啟了深刻的鄉野體驗三年前因疫情而遠離城市,作者譚玉芝從上海回到台灣,又從台北來到花蓮玉里,住進金牌朋友設計的老宅。她在這裡看天光變化,與田間的風為伴。從最初的陌生,到逐漸熟悉這裡的步調,她學會觀察農田裡的植物,記錄市場間的人情,品味每一道來自土地的食物,感受小鎮的文化底蘊與家庭記憶,日復一日,玉里成了她心靈的歸屬。 書中十餘幅插圖以淡雅筆調,捕捉下玉里的風景與食物,讓這場旅居的生活,有了更溫柔的色彩。這不僅是一本飲食散文,更是一趟心靈旅程。如果你也嚮往慢下來的日子,渴望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尋找心靈的出口,且跟著譚玉芝的腳步,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靜謐時光。 ▍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 輯一、「神山之韻」——從台北來到玉里,每一個晨霧、每一次稻田翻耕,都有故事。 「記得六月底的時候,一期稻穗正成熟,金黃飽滿的稻穗長滿整片稻田,一束束翠綠的稻葉刺向天空,筆直的,毫無懸念的,像哨兵一樣警覺的立正站好,我學它們兩手上舉,伸向天空,那因為終年不當使用而歪側的脊椎,在無邊無際的田野中,得到適當的舒緩,肩頸拉直,返回自身位置。」 輯二、「植物之香」——學習如何用當地的作物入菜,認識這片土地的四季流轉。 「架起了鍋,把果子跟砂糖混在一起炒,鍋裡的果子釋放出水分,跟紫色的果皮融和後,成了鮮豔的玫瑰紫,我怎麼看都像小時候喝的感冒藥水,心裡覺得很刺激,是對陌生作物的實驗感,我像個煮湯藥的女巫,不停攪拌鍋裡的汁液,果漿裡起了好多泡泡,澎起又澎落,手不能停,怕一停,就黏底了。」 輯三、「記憶之味」——一碗四寶冰,連結的不只是味蕾,還有年少的記憶 「一個人,從頭吃到尾,乾乾淨淨,毫無懸念,冰入嘴裡,腦門一陣緊,眼睛都瞇起來了,乾涸的身體吸允著冰水,快速地吃著,一口接一口,彷彿回到少年時光的天高地遠,吃完了拍拍褲子,走出戶外,不但精神回來了,同時間彷彿見證了魔法,擡起手來撫著臉頰,發現牙齦都安穩回到原來的位置,平淡一如以往。」 輯四、「生態之美」——山林、溪流、動植物,構成了一場無聲的對話。 「當視覺無能辨認事物,嗅覺便起而代之辨認的工作,有時,留在記憶中的不是面對瞬息萬變五色令人狂的雙眼感受,反而是記憶之香。而這清冽的香:「這就是扁柏的香味!」 本書特色 ✔ 文筆溫柔細膩——譚玉芝以細緻的觀察,寫出玉里的日常光景,從晨霧繚繞的山麓,到菜市場裡的喧囂對話,每一頁都是風景。 ✔ 味覺與記憶交錯——不只是「玉里麵」,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家族、四季時令與生活哲學的飲食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 圖文交織,情感豐沛——書中搭配的十餘幅插圖,筆調恬淡,讓讀者在閱讀之餘,也能沉浸於這片美好土地的靜謐與溫暖。 ✔散步地圖,來玉里走走——跟著作者的腳步:百年老樹,九日咖啡,神社,協天宮,溫泉……走進玉里,在風景與味道之間,來一趟悠閒寧靜、心靈豐沛的美好旅程。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依姓氏筆畫序)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鳴|作家,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誠摯推薦木下諄一|作家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韓良憶|作家、廣播主持人作者介紹作者簡介譚玉芝喜歡四處遊蕩,寫字看書每到一地居住都能激發靈感喜歡山林跟植物雖然不是綠手指寫小說也寫散文,文章散見報紙雜誌跨界編劇得過兩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台北文學獎」 著有:《台媽在大陸》《台媽在上海》 合著:《食在四方》
-
推薦序
-
故事還沒結束,生活依然前行—古碧玲
-
他鄉偶然成原鄉—吳鳴
-
- 自序
-
輯一 神山之韻
-
心靈原鄉
-
我的金牌朋友
-
植人計畫書
-
異次元小路
-
鄉野異語
-
山中潑猴
-
一起去做某件事
-
冬日暖泉
-
到神山腳下來找我
-
-
輯二 植物之香
-
土中藏金
-
仙女桂花茶
-
心頭魔力果
-
艷紫飲春日
-
穀雨後的月桃
-
辣椒青紅時
-
野地菜場
-
-
輯三 記憶之味
-
譚家麵
-
大小姐的青椒牛肉
-
安樂廚房
-
無筍我的愛
-
隨喜菜
-
冰釋
-
不是只有玉里麵
-
湯圓滾了
-
春雨潤無聲
-
-
輯四 生態之美
-
留花
-
捻花是禪
-
城傾橋斷
-
寂靜溪蝶
-
生命之樹
-
玉里散步地圖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