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心靈時刻:亞隆與22位來訪者的一期一會
22個卸下心防的靜謐時光
與另一個靈魂,在人生一瞬的交會中
一起走上一小段路
《心靈時刻》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紀實作品,也是一部最有溫度的療癒筆記,記錄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在全新型態的會談實務中,所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亞隆醫師邁入九十歲了,他的記憶大幅衰退,連病人的治療歷程都不復記得,開始懷疑自己能否繼續熱愛的心理治療工作。此時世界正面臨百年大疫衝擊,許多日常活動被迫轉移至線上。自我隔離使人們陷入了空前的孤獨,大家對於存在的探問與焦慮從來沒有如此迫切過。在重新思考與患者交流的形式後,亞隆於臉書公開宣告停止長期治療,開始專注於「一次性、一小時」的實驗性會談模式,向世界開放邀請。申請信如雪片般從全球各個角落飛來。
在本書裡,亞隆從三百個單次會談的紀錄中,回顧了22個動人的案例,探討各種人生困境,同時反思自己在職涯晚期的成長。他嘗試以「當下」引導會談,以「自我揭露」催化深度溝通,達到的治療性改變超乎預期,也鼓舞了他一次次地突破界限,向患者透露過去從未提及的個人經歷,包括在華盛頓特區的童年創傷,對哲學與心理治療的思考演變,以及近期經歷的喪妻之痛。
人生寶貴,而我們能相處的時間短暫。《心靈時刻》由亞隆與其子班‧亞隆合作撰寫,帶領讀者思考如何在當下與他人建立更真誠、更具同理心的聯繫。在疫情帶來孤獨與哀傷的時代,這一小時的交流,不僅支撐了患者與治療師,更深化了亞隆對心理治療本質的體悟。
「在這本書裡,我們讀到的或許不是答案,而是一份你很熟悉的陪伴,那是一份在生命最終章節,依然堅持不離場的溫柔與勇氣。」──鐘穎
各界讚譽
此書仍舊真實、感人!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啊!
我深深覺得,人要的不多,希望被看到而已!Real is better than perfect! 的確!關係是治療的根本!被看到、被聽到,就有療效!即使進行一次性療程,亞隆仍是如此善用病人與他當下互動、此時此刻的真實連結,以促成病人的改變。我多年的諮商經驗,也是深刻領悟到,人的真實連結,真是成長、促成改變的關鍵與最大力量!
──吳麗娟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自我揭露是移情與反移情泥沼的弔詭處方。
──張達人 /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且讓單次對話的相遇
仍是刻骨銘心的療癒
──許維素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退休教授
亞隆醫師在精神醫學的「創新」一直是獨步天下,由當初的group therapy 到今天的「一小時一次治療」的創意,真是有意思。不過這次的「創舉」似乎有點太過頭,相信精神醫學界一定會有異議。不過這位老先生一生做盡了許多驚世駭俗的「創舉」,他一定可以承當反對的聲浪——也許他會很「享受」與眾不同的「怪」!
──賴其萬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 | 作家、精神科醫師
吳麗娟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張達人 | 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副教授
許維素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退休教授
陳秉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陳登義 | 資深精神科主治醫師,前臺中靜和醫院院長
賴其萬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鐘 穎 |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與另一個靈魂,在人生一瞬的交會中
一起走上一小段路
《心靈時刻》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紀實作品,也是一部最有溫度的療癒筆記,記錄了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在全新型態的會談實務中,所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亞隆醫師邁入九十歲了,他的記憶大幅衰退,連病人的治療歷程都不復記得,開始懷疑自己能否繼續熱愛的心理治療工作。此時世界正面臨百年大疫衝擊,許多日常活動被迫轉移至線上。自我隔離使人們陷入了空前的孤獨,大家對於存在的探問與焦慮從來沒有如此迫切過。在重新思考與患者交流的形式後,亞隆於臉書公開宣告停止長期治療,開始專注於「一次性、一小時」的實驗性會談模式,向世界開放邀請。申請信如雪片般從全球各個角落飛來。
在本書裡,亞隆從三百個單次會談的紀錄中,回顧了22個動人的案例,探討各種人生困境,同時反思自己在職涯晚期的成長。他嘗試以「當下」引導會談,以「自我揭露」催化深度溝通,達到的治療性改變超乎預期,也鼓舞了他一次次地突破界限,向患者透露過去從未提及的個人經歷,包括在華盛頓特區的童年創傷,對哲學與心理治療的思考演變,以及近期經歷的喪妻之痛。
人生寶貴,而我們能相處的時間短暫。《心靈時刻》由亞隆與其子班‧亞隆合作撰寫,帶領讀者思考如何在當下與他人建立更真誠、更具同理心的聯繫。在疫情帶來孤獨與哀傷的時代,這一小時的交流,不僅支撐了患者與治療師,更深化了亞隆對心理治療本質的體悟。
「在這本書裡,我們讀到的或許不是答案,而是一份你很熟悉的陪伴,那是一份在生命最終章節,依然堅持不離場的溫柔與勇氣。」──鐘穎
各界讚譽
此書仍舊真實、感人!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啊!
我深深覺得,人要的不多,希望被看到而已!Real is better than perfect! 的確!關係是治療的根本!被看到、被聽到,就有療效!即使進行一次性療程,亞隆仍是如此善用病人與他當下互動、此時此刻的真實連結,以促成病人的改變。我多年的諮商經驗,也是深刻領悟到,人的真實連結,真是成長、促成改變的關鍵與最大力量!
──吳麗娟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自我揭露是移情與反移情泥沼的弔詭處方。
──張達人 / 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臺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且讓單次對話的相遇
仍是刻骨銘心的療癒
──許維素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退休教授
亞隆醫師在精神醫學的「創新」一直是獨步天下,由當初的group therapy 到今天的「一小時一次治療」的創意,真是有意思。不過這次的「創舉」似乎有點太過頭,相信精神醫學界一定會有異議。不過這位老先生一生做盡了許多驚世駭俗的「創舉」,他一定可以承當反對的聲浪——也許他會很「享受」與眾不同的「怪」!
──賴其萬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溫暖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 | 作家、精神科醫師
吳麗娟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張達人 | 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常務監事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副教授
許維素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退休教授
陳秉華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陳登義 | 資深精神科主治醫師,前臺中靜和醫院院長
賴其萬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鐘 穎 |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 封面
- 各界讚譽
- 【推薦序一】在死亡來臨之前:歐文‧亞隆的最後一次晤談
- 【推薦序二】何謂當下?
- 獻詞
- 前言
- 01 一個高齡治療師的一天
- 02 如果我能爬出那個狗窩
- 03 沒有第二次約會
- 04 殖民,還是愛炫
- 05 有如彗星完成軌道運行
- 06 記憶,啊記憶
- 07 角力平靜
- 08 侵犯與騷擾
- 09 扇扇窗戶問為何,聲聲低語問何時
- 10 孤單無人問
- 11 現貨交易
- 12 亞伯特的焦慮
- 13 角力平靜,格鬥創傷
- 14 強悍的愛
- 15 角色互換
- 16 最可怕的噩夢
- 17 記憶,記憶,跑去哪兒了
- 18 茱蒂‧史坦柏格的生日
- 19 乏味的倫敦時光
- 20 悲慘的人生開端
- 21 美好的人生開端
- 22 失智,啊,失智
- 後記
- 致謝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