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
「命運」與「自由」的問題,亙古以來,就是人類主要關懷的課題之一。當代台灣社會,對於運命的關注已經幻化為一股命理的旋風,在人們心底掀起一股威力驚人的浪潮。本書經由探討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反省此一現象的存在意義,並提點出先秦諸子所開創的義理世界,可以為當代人類所面臨的心靈困境提出一解決之道,進而尋獲一安心立命之處所。
- 陳序
- 葉序
- 自序
-
緒論
-
一、研究動機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範圍
-
-
第一章 「命」字之探源
-
第一節 本文對於「命論」思想的探討方式
-
壹、中國哲學家對於「命論」思想的分類法及其立論基礎
-
貳、本文對於「命論」思想的探討方式
-
第二節 從「文字學」的觀點,對於「命」字作一探源
-
壹、「命」字書體的發展演變
-
貳、「命」字的構造原理與構成要素
-
第三節 在先秦文獻裡,「天」、「德」、「義」、「幾」、「時」、「性」、「力」、「遇」、「逢」與「命」觀念的關係
-
壹、「天」與「命」的關係
-
貳、「德」與「命」的關係
-
參、「義」與「命」的關係
-
肆、「幾」與「命」的關係
-
伍、「時」與「命」的關係
-
陸、「性」與「命」的關係
-
柒、「力」與「命」的關係
-
捌、「遇」與「命」的關係
-
玖、「逢」與「命」的關係
-
-
第二章 商周時期的「命論」思想
-
第一節 殷商時期的「命論」思想
-
壹、「命」的問題之提出
-
貳、「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第二節 西周時期的「命論」思想
-
壹、「命」的問題之提出
-
貳、「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第三節 東周時期的「命論」思想
-
壹、東周時期的歷史外緣、社會問題與社會思潮
-
貳、《左傳》、《國語》的「命論」思想
-
參、「司命」信仰
-
-
第三章 先秦哲學的「有命論」思想
-
第一節 儒家的「有命論」思想
-
壹、「命」的問題之提出
-
貳、「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第二節 道家的「有命論」思想
-
壹、「命」的問題之提出
-
貳、「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第三節 陰陽家的「有命論」思想
-
壹、「命」的問題之提出
-
貳、「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
第四章 先秦哲學的「非命論」思想
-
第一節 墨家的「非命論」思想
-
壹、「非命」思想之提出
-
貳、「非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第二節 法家的「非命論」思想
-
壹、「非命」思想之提出
-
貳、「非命」的內在涵義之開展
-
參、對於「命」所採取的態度及由此形成的人生觀
-
-
第五章 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之影響與當代意義
-
第一節 先秦哲學的「神義論」問題
-
壹、「神義論」問題之提出
-
貳、先秦哲學對於「神義論」問題之解決方法
-
參、「先秦哲學對於『神義論』問題之解決方法」的有效陸問題
-
第二節 先秦哲學的「有命論」思想之影響與當代意義
-
壹、「天命」、「運命」與「天道流行」之義
-
貳、「義命」與「使命」之義
-
參、「知命」思想
-
肆、「尊德樂義」、「樂天安命」與「順應自然」之精神
-
第三節 先秦哲學的「非命論」思想之影響與當代意義
-
壹、「以德求福」的觀念與「鬼報」信仰
-
貳、「勢」與「時」的重要
-
參、「非命」思想與「力行」精神
-
-
結論
-
一、總結: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
-
二、本文對於鬥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之探究所獲得的成果
-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