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自在的菩薩:般若心經講記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882089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整部《心經》的關鍵,就在正法眼的開啟,它是進入《心經》的入門鑰匙。如果不知道如何開啟「正法眼」,要能真正的觀自在菩薩,恐怕就不容易了。至於法眼是如何開啟的,如何能內觀其心,如何將觀照的功夫,作到「行深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切的進路,關鍵還是在法眼的開啟,這也是本書首先要談的問題。
  • 觀照自性
    • 學佛心鑰
    • 《心經》的流傳
    • 內觀
    • 點亮心燈
    • 「求道」在找回你的自在菩薩
    • 眾生皆有佛性
    • 自在
    • 自在菩薩的樣貌
    • 透過內觀,找到自在菩薩
    • 心包太虛
    • 時時刻刻觀自在
    • 五蘊
    • 放空的步驟
    • 真空妙有
    • 把《心經》用在身上
  • 色空不異
    • 從外相到心相
    • 心相的影響
    • 內心的傷痛
    • 「空」觀可以對治心的傷痛
    • 色不異空
    • 色即是空
    • 心相的執著
    • 習性的形成
    • 調整觀念才能改變自己
    • 空的智慧
    • 一個心相代表一個觀念和想法
    • 空性
    • 一世修一世成
  • 諸法空相
    • 生滅變化
    • 變與不變
    • 諸法空相
    • 空與不空
    • 放空才能找回佛心本性
    • 修回自在菩薩
    • 空的境界
    • 轉識成智
      • 五蘊之一:色
      • 五蘊之二:受
      • 五蘊之三:想
      • 五蘊之四:行
      • 五蘊之五:識
    • 五蘊皆空
    • 轉識成智
    • 莊嚴淨土
    • 轉五蘊
    • 妙觀察智
    • 大圓鏡智
    • 迴光返照當下即是
    • 守玄見性
    • 真人做主
    • 谷神不死
    • 心的最佳狀態
  • 一切本無的觀念
    • 無的道理
    • 一切本無
  • 無六根、六塵
    • 破十二因緣的緣覺法
    • 超越生死的循環
    • 心經的修煉
  • 以無所得
  • 心無罣礙
    • 菩薩心境
    • 物我兩忘
    • 菩薩學處
    • 眾生心態
    • 學菩薩是件幸福事
    • 勸發菩提心
    • 發大心愿
    • 捨身即無我
    • 捨身是為眾生付出
    • 人如何才能達到無罣礙,無有恐怖
    • 一個菩提心就是一個正念、正觀
    • 發心愈大正觀的能量愈大
    • 二六時中 得大自在
    • 無四相
    • 實際生活中得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