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明明是為了父母好
為什麼每次溝通,都把雙方弄得傷痕累累?
二十年心理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師
帶你檢視自己、了解父母
以愛、尊重和技巧開啟有效溝通,讓家人的相處不留遺憾
透過「向上教養」,我們可以幫助老年父母將接下來的人生過得更好,同時改善與父母的親子關係,讓彼此相處更少壓力。
【何謂向上教養?】
父母在教養子女時,要用很多方法來引導孩子,慢慢改變他的行為、雕塑他的性格,好讓他在長大成人之後,有機會過得比較好。如果家長平時不花心思教養子女,只在孩子犯錯時嚴肅指責或懲罰,自然是不對的。
同樣的,如果成年子女希望老年父母能有更多令人安心的表現,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投注心力,設法用一些適當的方式,來輔助父母慢慢往一個更棒的方向移動,而不是只一味的抱怨父母為何不好好照顧自己。
強調「向上」,是因為我們沒有忽略父母是長輩的事實,也依舊珍惜他們經由各種生命境遇而堆疊出來的人生智慧。只是,在物換星移下,有些過去理所當然的觀念或做法,現在已經變得不適用,甚至可能會讓人過得辛苦。
所以,出自愛、出自尊重,我們設法順著父母既有的生命軌跡,在某些重要的點上添加一些東西、調整一點方向,如此一點一滴的慢慢引導父母,走上一條他可能從沒想過的人生道路。
【向上教養的步驟】
第一步:先檢視改變老年父母的必要性與正當性,以及自己是否夠了解和尊重父母、是否有能力改變他們。
第二步: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心理本能。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父母的許多行為其實只是順應本能的結果,而非故意、惡意,就比較能夠平心靜氣做更深一層的教養互動。
第三步:藉助腦科學的力量引導父母改變。
凡事都要插手的父母、拒絕子女獨立的父母、覺得我最厲害的父母、愛比較的父母、不願前進的父母、自討苦吃的父母……跟著書裡的豐富案例與說明動起來,你也能做得到!
各界好評推薦
吳玉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臨床心理師)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郭乃文(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學研究所教授)
彭菊仙(作家)
詹雅雯(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在書中挑戰了一般對於教養對象的想法:教養不只是面向兒童,秉持著相同的態度對待長者,也是另一種教養。 ——吳玉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臨床心理師)
在過往的年代,一個家庭往往有好幾個孩子共同合作,輪流扛起照顧父母的任務。但在少子化的世代,孩子所肩負的照養責任往往是更沉重的。也因此,這本書來得真的很重要。相信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許多照顧父母的態度與策略,更重要的是,覺得自己的辛苦與難為被聽懂、被理解。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當你對家人看不下去,又放不下手的時候,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心靈出口。在告訴父母怎麼做比較好之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試著了解父母的經驗,從他們的需求裡面給予支持,你會發現有些東西雖然很緩慢,但正在慢慢移動當中。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
曉婷積極投入社區而累積的豐富服務經驗,使得她對本土化與生態化的了解與運用,添加了更多元的創意元素。在這本書出版後,我期待這些元素對於處在變動時代的人們,產生真正的貢獻力。
——郭乃文(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學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所提出的技巧與解方,乃是以「大腦科學」為依據,不僅能還給原本相纏的兩代更好的溝通與相處品質,更可能激勵出老父老母全新的樂齡生活藍圖。 ——彭菊仙(作家)
書中的洞見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他們在複雜的家庭關係中找到平衡。我相信,無論是心理學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能從中受益匪淺。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更多人,讓我們在理解和包容中共同成長,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的高齡友善社會。
——詹雅雯(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如何與高齡長者相處,正在考驗我們的社會及每個個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應對。我特別推薦可以從閱讀本書開始了解。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每次溝通,都把雙方弄得傷痕累累?
二十年心理治療經驗的臨床心理師
帶你檢視自己、了解父母
以愛、尊重和技巧開啟有效溝通,讓家人的相處不留遺憾
透過「向上教養」,我們可以幫助老年父母將接下來的人生過得更好,同時改善與父母的親子關係,讓彼此相處更少壓力。
【何謂向上教養?】
父母在教養子女時,要用很多方法來引導孩子,慢慢改變他的行為、雕塑他的性格,好讓他在長大成人之後,有機會過得比較好。如果家長平時不花心思教養子女,只在孩子犯錯時嚴肅指責或懲罰,自然是不對的。
同樣的,如果成年子女希望老年父母能有更多令人安心的表現,那麼是不是也應該投注心力,設法用一些適當的方式,來輔助父母慢慢往一個更棒的方向移動,而不是只一味的抱怨父母為何不好好照顧自己。
強調「向上」,是因為我們沒有忽略父母是長輩的事實,也依舊珍惜他們經由各種生命境遇而堆疊出來的人生智慧。只是,在物換星移下,有些過去理所當然的觀念或做法,現在已經變得不適用,甚至可能會讓人過得辛苦。
所以,出自愛、出自尊重,我們設法順著父母既有的生命軌跡,在某些重要的點上添加一些東西、調整一點方向,如此一點一滴的慢慢引導父母,走上一條他可能從沒想過的人生道路。
【向上教養的步驟】
第一步:先檢視改變老年父母的必要性與正當性,以及自己是否夠了解和尊重父母、是否有能力改變他們。
第二步:了解父母行為背後的心理本能。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父母的許多行為其實只是順應本能的結果,而非故意、惡意,就比較能夠平心靜氣做更深一層的教養互動。
第三步:藉助腦科學的力量引導父母改變。
凡事都要插手的父母、拒絕子女獨立的父母、覺得我最厲害的父母、愛比較的父母、不願前進的父母、自討苦吃的父母……跟著書裡的豐富案例與說明動起來,你也能做得到!
各界好評推薦
吳玉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臨床心理師)
周志建(山隱中的療癒師、故事療癒作家)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郭乃文(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學研究所教授)
彭菊仙(作家)
詹雅雯(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在書中挑戰了一般對於教養對象的想法:教養不只是面向兒童,秉持著相同的態度對待長者,也是另一種教養。 ——吳玉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臨床心理師)
在過往的年代,一個家庭往往有好幾個孩子共同合作,輪流扛起照顧父母的任務。但在少子化的世代,孩子所肩負的照養責任往往是更沉重的。也因此,這本書來得真的很重要。相信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許多照顧父母的態度與策略,更重要的是,覺得自己的辛苦與難為被聽懂、被理解。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當你對家人看不下去,又放不下手的時候,這本書,就是你最好的心靈出口。在告訴父母怎麼做比較好之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試著了解父母的經驗,從他們的需求裡面給予支持,你會發現有些東西雖然很緩慢,但正在慢慢移動當中。 ——海苔熊(諮商心理師)
曉婷積極投入社區而累積的豐富服務經驗,使得她對本土化與生態化的了解與運用,添加了更多元的創意元素。在這本書出版後,我期待這些元素對於處在變動時代的人們,產生真正的貢獻力。
——郭乃文(成功大學醫學院健康照護學研究所教授)
這本書所提出的技巧與解方,乃是以「大腦科學」為依據,不僅能還給原本相纏的兩代更好的溝通與相處品質,更可能激勵出老父老母全新的樂齡生活藍圖。 ——彭菊仙(作家)
書中的洞見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幫助他們在複雜的家庭關係中找到平衡。我相信,無論是心理學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能從中受益匪淺。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更多人,讓我們在理解和包容中共同成長,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加包容和諧的高齡友善社會。
——詹雅雯(中原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如何與高齡長者相處,正在考驗我們的社會及每個個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應對。我特別推薦可以從閱讀本書開始了解。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 封面
- 書名頁
- 序一 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己與在乎的人/郭乃文
- 序二 融合理論與實務,提供向上教養的法寶/吳玉欣
- 序三 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做出改變/詹雅雯
- 序四 「難以撼動」的父母,其實是一段生命歷程的演變/胡展誥
- 序五 家人之間,愛與礙一念間/海苔熊
- 序六 相纏的兩代可以有更好的溝通與相處品質/彭菊仙
- 自序 讓我們一起學習經營與家人的緣分
- 前言
-
第一部 向上教養前,先檢視自己
-
01 我對父母的生命經驗懂多少?
-
02 我敬重父母的人生價値觀嗎?
-
03 我清楚「老」是什麼感覺嗎?
-
04 我是怎麼看待老人跟老年生活?
-
05 我是在照顧父母還是在照顧自己?
-
06 我現在是可以照顧人的穩定狀態嗎?
-
-
第二部 看懂父母表面行為的內在意涵
-
07 凡事都要插手的父母
-
08 拒絕子女獨立的父母
-
09 覺得「我最厲害」的父母
-
10 愛比較的父母
-
11 不願前進的父母
-
12 自討苦吃的父母
-
-
第三部 大腦科學的向上教養法
-
13 調整為正確的教養心態
-
14 想清楚我的向上教養目標是什麼
-
15 刻意創造與父母相處時的正向氛圍
-
16 將改變的種子扎實的埋進父母大腦裡
-
17 善用父母腦中的好記憶和好方法
-
18 促使改變成真,而且持續發生
-
- 結語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